传播行业资讯,分享公司动态
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手册
发布日期: 2021-08-27 09:10 发布人:admin

第一章 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按照《安全生产法》《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重大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1.2 适用范围
本指导手册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等,适用于取得应急管理部门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带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也适用于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领域特点,研究编制本行业或领域的双 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实施指南等。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010—2017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DB41/T 1852-2019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1.4 术语和定义
(1) 风险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事故(事件)可能性与事故(事件) 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2) 风险分析对象
风险伴随的生产、储存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等。
(3) 风险分析单元
按照功能相对独立、便于日常管理等原则,进一步将风险 分析对象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便于识别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5) 风险事件
可单独或共同引发事故(事件)的内在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 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6) 最严重事故事件
指生产装置、储存设施风险管控措施发生失效,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风险事 件。
(7) 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所采取的工程技术、维护 保养、操作行为和应急设施等管控方法和措施。
(8)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不同管控层级 的风险管控方式。
(9) 隐患
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形成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 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1.5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原则
(1) 机制融合一体化。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相融合,形成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避免“一阵风”和“两张皮”现象,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常态化。
(2) 风险管理显性化。
根据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任务并跟踪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预警异常状况,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隐患及时 治理。采用风险告知、安全承诺等可视化手段及信息化工具, 实现生产现场安全风险隐患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

 
(3) 机制建设规范化。
企业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工作推进机制、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智能化信息平台、有激励约束制度的要求,自主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确保机制建设的规范 性。
(4) 系统建设多元化。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企业可根据安全管理实际自主建设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应符合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据交换规范要求, 实现政府各级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实时共享。
1.6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序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序主要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方案、开展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划分风险分析单元、辨识评估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实施分级管控、明确隐患排查任务、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持续改进提升等。双重预 防机制建设工作程序见图 1。

 
 危险化学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手册
 
                                                       图 1 双重预防建设工作程序图

第二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

 
2.1 工作推进机制
主要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方案、加强人员培训以 及完善管理制度四部分。
2.1.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 专门或合署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应至少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重要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各成员职责,全面负责推进双重预防 机制建设和运行工作。企业也可以聘请安全专家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注: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已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并成立领导小组的企业,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无需再单 独设置领导小组。
2.1.2 编制工作方案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实施步骤、工作要求、保障措施等内容。
工作目标应符合“5 有”要求,即有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有责任明确的风险分级管控,有全面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 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有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 在“5 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5 优”。实施步骤要按照双重

 
预防机制建设流程细化分解。工作要求要根据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及进度安排等。保障措施要强调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确保企业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应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做到责任层层分解、过程全员参与,确保双重预 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1.3 加强人员培训
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纳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培训学时、责任部门、考核方式、相关奖惩等,细化保障措施。
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双重预防机制建 设的思路、风险分析清单编制流程、信息化平台操作使用等内容,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等,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能力。
2.1.4 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制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管理、隐 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奖惩管理等管理制度,实现一体化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制度,是落实我国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 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 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 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

 
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 心。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建立在安全生产 责任制基础上的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风险分级管控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人员及其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分级标准、资金投入、建档监控、考核标准等。考核标准应将各部门、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绩效奖惩。
2.2 风险分级管控
主要包括划分风险分析单元、辨识评估风险、制定管控措 施、实施分级管控四部分。
2.2.1 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按照“功能独立、大小适中、易于管理”的原则,选取生 产装置、储存设施或场所作为风险分析对象。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作为 独立的风险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分析。

示例:

(1) 针对生产装置,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直接以重大危险源为分析对象;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以整个装置为分析对象即可。

 
(2) 针对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一个独立的罐组可以确定为一个风险分析对象。
风险分析对象确定后,为便于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或设备设施布局,将风险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主要设备设施均应纳入风险分析单元。当风险分析对象中的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隔界限划分为独立的风险分析单元;无切断阀时, 以生产流程的阶段、场所、设施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划分风险分析单元。

示例:

(1) 生产装置:以某企业汽油加氢装置为例,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划分为汽油切割分析单元、醚化水洗分析单元、一段加氢反应分析单元、抽提溶剂再生分析单元、全馏分分析单元、醚化反应分析单元、汽提分析单元、抽提脱硫分析单元、二段加氢反应分析单元等 9 个风险分析单元。
(2) 罐区:风险分析单元划分根据储罐容积或储存介质进行划分。若罐区防火提内所有储罐容积及储存介质相同,则 可以划分为一个风险分析单元;若储罐容积或储存介质不同, 则应划分为多个风险分析单元。同种介质,划分一个析单元 不同介质,划分四个

 
2.2.2 辨识评估风险
企业应组织各相关部门、专业、岗位,应用 SCL、JHA、HAZOP 等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分析单元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最严重后果的事件作为重点管控的风险事件。企业 可根据安全管理实际补充其他风险事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清单,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分析对象、责任 部门、责任人、分析单元、风险事件等(详见附件)。
2.2.3 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风险事件,企业应从工程技术、维护保养、人员操作、应急措施等方面识别评估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控制措施应 与实际相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能有效落实。根据运 行情况,应不断更新管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工程技术类管控措施:主要针对关键设备部件、安全附件、工艺控制、安全仪表等方面;
维护保养类管控措施:主要保障动设备和静设备正常运行; 人员操作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人员资质、操作记录、交
接班等内容;
应急措施类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设施、个体防护、消 防设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2.2.4 实施分级管控
企业根据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结合各岗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对应的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

 
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各层级岗位,确保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实施。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3 隐患排查治理
主要包括明确隐患排查任务、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 收四部分。
2.3.1 明确隐患排查任务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对应风险管控措施确定隐患排查内容,明确隐患排查的岗位或排查人员和排查周期,并将确定的内容列入风险分析清单中。
注:
(1) 隐患排查内容:应与管控措施相对应且描述为“xx 是否 xx”,如:现场液位计是否泄漏。
(2) 岗位负责人:隐患排查应涵盖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一线各岗位,为便于后续分配任务及运用双重预防 APP 开展排查, 要列出具体岗位及具体人名。同一隐患排查内容可对应多个不同岗位及负责人,负责人属于同一岗位的可列入同一单元格内, 属于不同岗位的应分别单独列,不能放在一个单元格内。
(3) 周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相关制度要求, 确定隐患排查周期。
2.3.2 开展隐患排查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任务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运用 信息化手段采取相应的排查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做到定期排查

 
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 重点排查相结合。
排查方式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 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2.3.3 隐患治理验收
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 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隐患治理计划,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按时整改,整改后要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完成隐患闭环管理。对于重大隐患, 按照相关规定报送应急管理部门。
2.4 信息化平台
企业应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包含管理端和移动端。管理端具备动态监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隐患 排查任务推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跟踪监督、机制运行效果评估、异常状态自动预警及考核奖惩等功能;移动端具备隐患排查任务和预警信息接收、现场隐患排查情况实时上报、隐患治理全程跟踪等功能。
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端进行隐患任务分配,明确具体岗位责任人、排查周期等,岗位责任人通过移动端接收隐患排查任务,并按照要求进行隐患排查,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随手拍或者人员定位等方式现场上报发现的隐患并完成隐患治理的全流程管理。管理端接收移动端隐患排查任务完成情况、隐患整改闭环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统计分析和积分考核,对异常

 
状态进行自动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移动端。
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据交换规范要求,确定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建设部署方式。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可对现有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数据标准统一; 尚未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可自建或部署功能成熟的双重预防信息平台,最终实现与双重预防信息平台政府端数据互联互通。
2.5 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将岗 位双重预防绩效与员工工资薪酬(奖金)挂钩,明确积分制度、考核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
企业应落实激励约束制度,定期兑现,建立奖惩记录台账, 常态长效,不断调动和提高全员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6 持续改进提升
主要包括动态评估、更新完善、持续运行三部分。
2.6.1 动态评估
企业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重点评估风险管控措施适宜性、隐患排查任务可操作性等内容, 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开展评估: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 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 技术改造项目;

 
4) 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2.6.2 更新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更新风险清单, 补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重新配置隐患排查任务,修订管理制度。同时应主动识别各岗位人员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6.3 持续运行
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持续改进,并通过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和提高全员参与双重预防机制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绩效。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